找到相关内容4818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相、受施的他相及所施的物相。比如有人出钱做点善事,就惟恐他人不知道。我们常常在寺院的一些法物器皿上看到捐赠者的大名,他们希望自己的大名能随着法物而留芳千古。住相布施者总存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想法,发心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

    法照于大历二年在衡州云峰寺粥钵内睹见有额题为“大圣竹林寺”的佛寺,大历五年到五台山后又于定中亲游竹林寺,遂萌生了实际建造一区竹林寺之心。这又是一个灵异性动机。我想法照之所以要建造竹林寺,可能真正的原因...

    刘长东

    |法照事迹新考法照事迹新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35178897.html
  • 真知在佛门——收听美国之音有感而作

    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开始实施一项名为“赛迪”[3]的寻找外星人的计划。[4]这实在是令人兴奋!然而,对于它的现实意义和潜在的影响,我们却无法盲目地乐观,因为,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,这样的想法和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279190.html
  • 新眼光读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的《选择本愿念佛集》(1)

    杨仁山先生的想法符合于汉传佛教传统的“四料简”的立场,认为无论是“无禅有净土”还是“有禅有净土”,都是可以的[14]。而与法然上人认为,只有“舍圣道,归净土”才对,这是双方根本的差异。   至于第...除非他们曾经犯了五逆之罪,或者曾经毁谤正法,否则即使他们只重复这样的想法十次,却无法生于我的佛国的,那么我就不取正觉。”   唐.菩提流志译《大宝积经.无量寿如来会》的译语则是:“若我证得无上觉时,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579197.html
  • 五戒十善论

    心念的差别。平常有这样一句话:人心如面。每个人的面孔长得不一样,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不一样。所以在《阿含经》里说,“心种种故,色种种”,因为心有种种的差别,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差别。从心念的...

    光明王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4079224.html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1)

    颇为一贯吗?关于往生净土是否唯由发愿即得,两部著作的诠释显然有所不同。   由于有了这样的差别,因此便有空间让学者产生:“菩提流支译《净土论》,传出世亲手,一反唯识学之旧,可疑”[34]的想法。  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879285.html
  • 白话—印顺导师之成佛之道

    殊胜和低劣的差别。所以布施要如法布施供养,千万要避免以下几种布施:一、随至施,即非主动布施,因为别人的要求才布施,有些心不甘、情不愿;二、怖施,即所谓去财消灾之想法,因为怕失去生命更多的财产,所以忍痛...结果,是一个难行道。以此种种懈怠、怯弱之想法,而不修持大乘佛法,则导致自己长久地处于生死之中不得解脱。福德与智慧资粮虽广大无边,但佛弟子不要心生退怯,而应训练自己的心性,精进不懈。   也有一部分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1679378.html
  • 灵光与曙光——从明代宗教意识看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端

    无圣主;窜梁鸿于海曲,岂乏明时?”于是,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的想法产生了。尽管他们对于“不问苍生问鬼神”表达了深切的反感与厌恶,也仍然不得不相信在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间的转换,是由冥冥之中的天意在操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2480767.html
  • 敦煌写本邈真赞所见真堂及其相关问题研究

    河西都僧统翟和尚邈真赞》记载:“天命从心,寝疾于床。……邈生前兮影像,笔记固兮嘉祥。使瞻攀兮盼盼,想法水兮汪汪。”这个真堂应当也在寺院中,又据邈真赞记载翟僧统曾经修建龙兴寺,他可能就是龙兴寺的载籍僧人,...

    郑炳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4580797.html
  • 《禅宗与心理分析》五位

    我”都是这个处境的中心。因此,当我们对这个“我”不能彻底知悉时,诸如下面的想法与问题就会不断折磨我们: .   “生命有什么意义?”   “所有的一切真正都是‘虚空的虚空’吗?设若如此,是否还有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14980897.html